病例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医院超声医学科韦瑶、戴晴、吕珂、陈雪琪、周彤彤、高琼、张波、席雪华、刘真真医师提供
例5:女性患者,26岁,孕0产0,发现右附件区包块2个月余,子宫肌瘤剔除术后5年,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后3年,平素有痛经,近3个月经周期缩短,查血CA.1U/ml。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右后方混合回声(图1~4),临床诊断为右附件区包块,考虑:(1)卵巢癌;(2)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图1~4子宫腺肌瘤及多发性平滑肌瘤超声声像图。图1~3示子宫右后方混合回声6.6cm×4.5cm×5.3cm,呈分叶状,内见较多分隔,各腔内几乎充满中等回声;内见丰富血流信号,RI:0.59;图4静态及动态图像示子宫右后方混合回声包块,质地软
术前超声诊断思路(韦瑶、戴晴):(1)依据患者有子宫肌瘤剔除病史及图像特征,考虑可能为子宫来源实性肿瘤囊性变,常见的是子宫肌瘤囊性变,少见的有子宫外间质肿瘤合并囊性变,也有可能是腺肌瘤合并囊性变。由于本例有子宫腺肌瘤剔除病史;还应考虑卵巢来源肿瘤囊性变,较常见的肿物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囊性变。(2)卵巢来源的上皮性肿瘤多数为囊实性,如卵巢来源的上皮性肿瘤,本例为囊实性肿物,其内实性成分较多,恶性可能性很大。
诊断难点:本例超声显示左卵巢,未显示右卵巢,诊断很困难,初步判断肿物可能来源于卵巢,考虑为右附件区囊实性肿物,不除外卵巢癌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术中所见:子宫右前壁明显增厚,右侧前壁下段肿物突入右侧阔韧带。双侧附件未见异常,但盆腔粘连广泛。切开子宫右前壁下段肿物见多个肌瘤紧密融合成结节样肿物。手术病理诊断:子宫腺肌瘤及多发性平滑肌瘤,伴黏液变性、水肿及玻璃样变性(图5)。
诊断分析:本例术前超声未显示右卵巢,子宫右前壁囊实性肿物呈分叶状,内见较多分隔,各腔内充满中等回声并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判断肿物来源很困难。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超声显示的子宫右前壁肌层内囊实性肿物、附件区和腹膜上数个低回声结节,为黏液变性、水肿及玻璃样变性的子宫腺肌瘤及多发性平滑肌瘤。回顾性分析术前超声图像,由于术前超声发现肿物后未想到再仔细寻找卵巢或找到肿物与子宫相连的关系,而未能诊断子宫来源的肿瘤。
子宫肌瘤变性最常见玻璃样变性(约占60%),是因肌瘤生长快,供血不足造成,玻璃样变性进一步发展为囊性变、坏死和液化。位于附件区,术前超声显示为囊实性表现的子宫肌瘤易误诊,需仔细甄别。
第六届产前超声检查指南解读及胎儿畸形产前超声风险防范研讨会将于年7月20至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雷迪森铂丽大饭店召开。会议精心安排学术内容,邀请姜玉新、唐杰、田家玮、蒋天安、赵博文、邓学东、李胜利、戴晴、吴青青、WesleyLee、严英榴、沈延*、吴瑛、周毓青、汪龙霞、赵胜、李*、袁丽君、曹荔、蔡爱露、张宝珠(法律专家)、任芸芸、陈欣林、王鸿、罗红、鲁红、田晓先、杨家翔、孟晓莉、唐瑶、徐栋、吕江红、毓星、*斌、杨高怡、蒲朝霞、范小明、许幼峰、陈方红、朱江、王*梅、李世岩、潘美、王蓓、王玲、茹彤、彭成忠、包凌云、叶菁菁、姜凡等教授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与主持讨论。
会议具体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