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网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理文汇第2期涎腺肿瘤
TUhjnbcbe - 2021/4/23 0:05:00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涎腺肿瘤特点

●组织来源广泛,95%来自于腺上皮,属上皮源性。

●肿瘤类型多样,生物学行为复杂而特异。

●临床治疗主要依据其病理和生物学特点而制定,同时又符合口腔颌面部肿瘤处理原则。

涎腺病理分型

年WHO,病理分类复杂,病种不断出现,临床主要根据其生物特性,分为两大类:腺瘤、腺癌,指导治疗。

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Washin瘤、嗜酸性细胞腺瘤等9类。在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中,如血管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间叶性肿瘤。

涎腺癌分为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瘤等17种类型。

涎腺肿瘤部位特点

●不同肿瘤在大、小涎腺中的发病率不同,良、恶性发生比例亦不同。

●腮腺良性占2/3;颌下腺及小涎腺良恶性占1/2;舌下腺90%为恶性。

涎腺肿瘤临床表现

●良恶性症状差别不大。如良性腺瘤与粘表高分化表现相似。

●注意恶性、恶变征象:早期神经症状,瞬目、不一致眨眼、麻木等恶性表现。由于涎腺肿瘤这些特点,如何确诊。

活检问题:由于涎腺的位置、比邻、组织学特点,一般不手术活检;首先通过非创伤、微创伤检查方法(造影、CT、B超、细针、冰冻活检)

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属于上皮源性肿瘤。出现粘液、软骨样组织为特征,组织病理形态学上多样性表现。涎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其次为腭部的小涎腺和颌下腺,是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无痛、缓慢渐进性生长,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质韧、活动、表面结节

●瘤体再大也不影响面神经功能。

●腮腺深叶混合瘤,软腭膨隆,软腭偏斜,不影响张口。

●小涎腺混合瘤最常见部位在一侧硬、软腭交界处。

鉴别诊断:●涎腺部的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

●腺淋巴瘤

●颈椎横突肥大: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

●慢性腮腺炎、腮腺区血管瘤

治疗方法:(1)施行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解剖并保留面神经是近20多年来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手术方法。

(2)提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功能性手术治疗方法。此手术方法的要点在于只进行包括肿瘤的腮腺局部切除、保留面神经腮腺导管、部分浅叶及深叶腺体。

Warthin瘤

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主要发生于腮腺。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良性肿瘤。占腮腺良性肿瘤的20.6%。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6:1,与吸烟有关。不同种族的Warthin瘤的发病率也有差异。黑种人罹患此病者很少,而白种人和*种人较多。

临床表现:●常见部位是在腮腺下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自觉症状的肿块。不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Warthin瘤可呈多发中心。在一侧腮腺出现多个肿瘤,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在双侧腮腺。资料表明两者的发生率均占该瘤的10%以上,Warthin瘤无论其上皮成分或淋巴成分发生恶变者极少见。

诊断:(1)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因素及仔细的临床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段。

(2)99mTc核素显像。

(3)腮腺造影:应与良性侵袭性肿瘤(如腮腺多形性腺瘤)相鉴别

(4)B超检查:针吸细胞学诊断只要取材部位准确,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

粘液表皮样癌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占第一位。发生于大涎腺者以腮腺居多,发生于小涎腺者以腭部最多见,其次是颌下腺和舌下腺,其他小涎腺也可发生,特别是磨牙后腺。女性发病率较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随分化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别。高分化型多呈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界清,质地中等。低分化型生长速度快、质地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甚至固定,可有疼痛,有面神经麻痹症状。

诊断与治疗:(1)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临床上与多形性腺瘤难以鉴别,一般在手术中作冰冻活检后方能确诊。低分化型伴有腺实质破坏者,在涎腺造影中可有导管中断,远端导管出现部分或完全不充盈也可能出现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恶性肿瘤表现。

(2)最后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

(3)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

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在小涎腺中发病率较高,最常见于腭部和腮腺及颌下腺;发生于舌下腺的恶性肿瘤多为囊性腺样癌。在口底、牙龈及唇部等也可发生。在颌下腺及舌下腺中是居首位的恶性肿瘤。

重要临床特点:

●肿瘤易侵犯神经并沿神经扩散—发生于腮腺者

发生于腭部者

发生于颌下腺者

●肿瘤浸润性极强,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可高达30%~50%。

●肿瘤沿血循环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率可高达40%,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发生远处转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主要转移到肺

●颈淋巴结转移率低。故一般不需进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腮腺区肿瘤

腮腺解剖:深、浅叶

良性腺瘤临床表现:●病程长,膨胀性生长,无痛性肿块,有纤维包膜,周界清楚,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不粘连,移动。

●腮腺深叶的肿瘤常向咽侧及软腭方向生长,咽侧膨隆、软腭肿胀、扁桃体及悬雍垂移位;并将咽旁间隙内的组织结构推向内侧,双手触诊时,可感到颈部大血管的移位和搏动,这种检査可以鉴别肿瘤是否来源于腮腺深叶(咽旁肿瘤)。

诊断方法:(1)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2)涎腺造影诊断

(3)细针吸取活检

(4)快速冰冻活检:术中行冰冻活检以确定其良、恶性以及手术方案,具有实用价值。最终确诊靠病理切片检査。

(5)为避免破坏包膜的完整性而造成肿瘤细胞外溢和种植,故对腮腺区及颌下腺的包块禁忌做活检。

颌下腺区肿瘤

临床表现:●良恶性各半,良性多为混合瘤,恶性多为腺样囊性癌,粘表次之。

●良性腺瘤病程长,膨胀性生长,无痛性肿块,有纤维包膜,周界清楚,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不粘连,移动

●恶性涎腺肿瘤生长快,质硬,疼痛,出现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缘支受累症状。根据不同肿瘤特点,出现淋巴或血行转移。

诊断方法:(1)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2)涎腺造影诊断

(3)细针吸取活检

(4)快速冰冻活检

(5)双合诊

(6)下颌骨摄片

舌下区肿瘤

90%为恶性:腺样囊性癌、粘表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注意与颌下腺导管结石鉴别

治疗:局部广泛切除,包括:神经处理,术后放疗。缺损修复

小涎腺肿瘤

●腭腺:良性多见混合瘤,可压迫腭骨及牙槽骨→吸收;

●恶性以腺样囊性癌、粘表多见。恶性→骨破坏,累及牙时→松痛;顺腭大N向上→眶下N→上腭麻木,眶区麻木、上唇麻木;生长快者→充满口腔→张口、进食障碍。

●舌根部:疼痛为主,异物感,影响吞咽,良性者极少多为腺样囊性癌和粘表癌,易发生淋巴转移。

●第二磨牙后份:牙龈肿胀、牙松动、需与冠周炎鉴别(活检),此区以高分化粘表癌最常见。

粘液囊肿

临床表现:●粘液囊肿:下唇、舌尖腹侧,青少年

●舌下腺囊肿:三种表现,穿刺有粘液丝

腮腺囊肿

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类,前者极少。

临床表现及诊断:●潴留性—无痛、慢、软、波动、淀粉酶(+)

●先天性:皮样、腮裂囊肿、B超、针吸可诊断

治疗:手术切除,保留面N及腺体。

加“俱乐部小秘书”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理文汇第2期涎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