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网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读片窗第期答案
TUhjnbcbe - 2020/11/30 1:38:00

病理诊断

“左肾肿瘤切除标本”:肾嗜酸细胞瘤

“胃

述评

嗜酸细胞腺瘤占实性肾脏肿块的3%~7%,多为单发,被认为是良性肿瘤。70岁左右的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常被称为“嗜酸细胞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腰痛或腰部不适等预后较好。多位于肾皮质。形态:圆形或类圆形多见,光整,膨胀性生长,在小的肿瘤出血、钙化、坏死和中央星状疤痕是不常见的。CT:均匀稍低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实行部分呈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相似或低于肾透明细胞癌)。低信号的包膜(大约一半)。增强:皮质期肿瘤实性部分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可略低于或接近正常肾皮质,高于髓质,呈轮辐状强化;实质期低于肾实质,排泄期实性部分强化程度较均匀进一步减低。直径<1.5cm时瘢痕少见,2.5~2.9cm时瘢痕常见(63%)。纤维瘢痕比小的肾嫌色细胞癌更常见(7.3%)。特征性改变:肿瘤中央见星状、放射状、裂隙状或不规则状瘢痕,平扫CT上呈低密度,MRI上中心瘢痕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代表纤维化、硬化或钙化的疤痕组织。如果新形成的瘢痕仍含有较多的水分,则在T2WI可呈为较高信号。节段性反转强化:肿瘤的不同节段在增强早期呈不同程度的增强,早期相对明显增强的节段在延迟期表现为较低强化,而相对低增强的节段在延迟期则表现为较高的强化。

鉴别诊断

1

肾嫌色细胞癌

1.肿瘤密度或信号多较均匀,坏死及囊变较少见(肿瘤<4cm),多位于肾髓质。

2.乏血供的低度恶性肿瘤,皮质期强化程度不如肾嗜酸细胞腺瘤明显呈轻中度延迟强化。

3.较大的嫌色细胞癌中央也可见星状瘢痕,中央瘢痕延迟强化,但此征象较肾嗜酸细胞腺瘤少见。

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40~60岁女性多见。

2.经典型:肾实质内或突出肾外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可见脂肪成分。

3.乏脂型:可见劈裂征、皮质掀起征,CT平扫大部分呈稍高密度,密度均匀。4.T2WI呈低信号,增强明显均匀强化,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

5.钙化罕见。

3

肾透明细胞癌

1.瘤体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坏死、出血及囊变较常见,边缘多不清晰,少数病例也可出现假包膜,但不完整。

2.肿瘤血供丰富,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明显减退,排泄期强化程度进一步减低。中央坏死区,增强始终未强化。

3.易出现周围组织侵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片窗第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