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医院(医院医院)为保障复工复产的医疗卫生安全,在持续抗疫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的同时,医院正常工作,后疫情时代,“中山—徐汇”医联体开启高效能,跑出加速度。
近日,医院内镜中心利用医联体优势,医院专家,大国工匠周平红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通过内镜为一位患者摘除了食管内一个8?16公分的肿块,重达g,肿块之大在同类手术中世界罕见。
病情描述
63岁的患者叶老伯,自从5月前出现进食后吞咽哽感,之后更是发展到进食困难。反复医院,胃镜和胸腹部CT显示,食管里有一个巨大的不规则肿物,这不禁让叶老伯忧心忡忡。
疫情期间,家属对老人的疾病进展是一筹莫展。几经周转,患者慕名来到了医院,寻求“大国工匠”——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的帮助。
对于这样的病变,当地医生建议患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可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这样巨大的食管占位所带来的创伤很大,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更大,老人本身基础疾病就不少,坚决拒绝开胸外科手术。疫情期间,老人感觉哽咽感更加严重了,进食只能以流质为主,营养状态更差,家属对老人的疾病进展是一筹莫展。为了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当地医生行内寻求帮助,发现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曾经在微创下做过类似手术,近两年也在学术报道中,在本部做过食管巨大肿块内镜下切除手术的案例,其中有两个切除的肿瘤大小达20×5cm,重达65g,另一个大小15×5cm,重达62g。患者慕名来到了医院,寻求“大国工匠”的帮助。在患者看来,周教授是否肯接手,就是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在门诊首次接诊,老人平时只能进食流质,体质很差,体重减轻了好几斤。周教授判定必须马上进行“内镜下食管巨大肿物摘除术”。而且,因为根据病理结果,良性的巨大脂肪瘤首先考虑,那么微创手术是最小创伤、最快恢复的实惠办法。为了尽快让患者安排上治疗,周教授选择了在医联体单位——医院内镜中心为患者手术,虽然医院医院内镜中心还未曾做过这么大病变的手术,但经过中山-徐汇医联体4年的紧密合作,无论从人力物力和院方支持上,医院都能保持和中山本部三同三质的管理,除了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外,同时,在人性化服务、异地医保等细节问题也能贴心为异地患者做到最好的安排。果然,中午时分,一项新的全国记录在医院内镜中心诞生,在经过内镜中心团队一起努力之下,长16cm宽8cm重达克的巨大肿物经过内镜下取出,现场一片掌声。老人的子女也连连称谢。
“手术很成功,老人醒来就可以开始护理及后期康复,这方面医院多学科合作,非常专业。谢谢我们的麻醉师、护理人员,还有医疗行政部门的多方协调,能为患者解决问题,就是我们行医者最大的价值所在。”周教授如是讲。4月17日下午,再次走到医院普外科病房,叶某已经恢复良好,在病区里溜达和病友聊天。肿块去掉了,患者也去了一块心病。哽咽感没有了,能够大口吃饭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对此,医院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教授解释道:“医联体成立以来,各级领导都非常支持内镜中心工作。从无到有,三年之间,内镜中心的手术量在上海医疗系统里名列前茅。在“大国工匠”周平红新技术的引领下,我们非常高兴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医院来做。这次做的内镜下巨大肿块切除术,在中国范围内是第一的,在世界范围也是绝无仅有的。”执行院长朱福也表示:“响应国家复工复产号召,医院在持续抗疫的同时,各临床科室已经全部走上正轨,住院收治和门急诊都已经恢复到疫前水平。内镜中心这个国际一流的新型手术也给我们其他临床科室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总之,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记者:吴会雄
原标题:《“医联体”医院完成了这样一场罕见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