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网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促甲状腺激素异常水平患病率研究
TUhjnbcbe - 2024/12/20 18:27:00
白癜风可以治好么 https://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原创柳叶刀柳叶刀TheLancet

“EClinicalMedicine是柳叶刀旗下的开放获取医学期刊,致力于发表原创性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一线专业医务人员应对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复杂而快速的医疗卫生行业转变。柳叶刀特别推出EClinicalMedicine精选论文合辑,分享给读者。”

论文精选

1

根据应用试剂盒推荐,或NACB标准参考区间,估计中国促甲状腺激素异常水平患病率的变化

在没有垂体疾病或下丘脑疾病的情况下,促甲状腺刺激激素(TSH)试验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不全的最佳工具,并被建议作为一线检测。在国内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采用试剂盒推荐的参考区间(RIs)和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标准的TSH参考区间(RIs)来测定甲状腺功能不全。然而,很多试剂盒推荐的RIs是从欧洲或美国参考人群中获得的。因此,医院的滕卫平和同事在应用试剂盒推荐的和NACB标准RIs后,对中国78,名成人(18岁以上)TSH异常的患病率进行了评估。他们测定了血清甲状腺激素(TH)、促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甲状腺抗体(TA)和尿碘浓度(UIC)。根据试剂盒推荐的RIs,TSH异常的加权患病率为15.33%;而根据NACB标准的RIs,加权患病率为6.89%。在女性中,NACB标准下的TSH异常的患病率与试剂盒推荐下的TSH异常的患病率的绝对差为-11.20%。根据背景特征,估计高于正常TSH水平的比例时,在某些类别中,NACB标准定义的患病率降低了10%以上,其中老年群体中的绝对差最高,为-13.92%;UIC≥mg/L的人群中,绝对差为12.85%;在非吸烟者中,绝对差为-12.15%。在TSH低于正常的群体中,正常吸烟组的绝对差最高,为3.17%;老年群体中绝对差为3.11%,BMI25的群体中绝对差为2.53%。作者得出结论,对于中国成年人,NACB的标准RI估计的TSH高于正常水平的患病率低于试剂盒推荐的RI。

2

长时间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顽固性颅内高压(LTH-1)的安全性和疗效: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中国每年报告大约一百万例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病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地区,亚低温治疗(Mildhypothermia)都被广泛应用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且治疗所需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上海交通大学的江基尧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观察长时间(5天)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的成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符合条件的患者为18-6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为4~8分,初始颅内压≥25mmHg。患者被随机分为长时间亚低温组(34~35C持续5天)(n=)和正常体温组(37C)(n=),一共随访6个月。主要结果为6个月的格拉斯哥结果量表。次要结果包括颅内压控制(intracranialpressurecontrol)、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ICU和住院时长和初始颅内压≥30mmHg的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量表(在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在预后良好和死亡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初始颅内压≥30mmHg的患者中,低温治疗的预后明显优于正常体温组。长时间亚低温治疗并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作者得出结论,尽管长时间亚低温治疗对神经功能结局无明显改善,但对颅内压≥30mmHg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3

中国COVID-19不同治疗方案分别在两个病例队列中的临床结局:一项倾向评分分析

COVID-19的给药时间和联合治疗的使用尚不清楚。香港大学研究团队纳入了从年1月21日至12月6日来自香港的4,名有症状的患者,以及从年1月1日至2月27日来自安徽的名有症状的患者,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分析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作者探究了从入院到出院的时间,以及包括死亡、有创机械通气或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在内的复合结局:1)所有治疗方案,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利巴韦林(ribavirin)、盐酸阿比朵尔(umifenovir)、干扰素-α-2b(interferon-alpha-2b)、干扰素-β-1b(interferon-beta-1b)、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抗生素和中药;2)四个干扰素-β-1b联合治疗组。与未给予干扰素β-1b的患者相比,接受干扰素β-1b治疗的患者的复合结局的改善更明显,出院时间更早(-8.8天)。在香港组,在发病后7天内口服利巴韦林可以产生较低的复合结局的风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静脉注射利巴韦林、盐酸阿比朵尔、皮质类固醇、干扰素-α-2b、抗生素或中药未能显示出一致的临床改善。与干扰素-β-1b单药治疗相比,干扰素-β-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改善复合结局并提前出院(-2.35天)。作者得出结论,早期单独应用干扰素β-1b或与口服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可能更有利于COVID-19患者的预后。

4

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奥氮平或氟哌啶醇治疗急性激越: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

在紧急情况下,对于急性激越(acuteagitation)患者,通常首选通过肌肉注射实现快速镇静。香港大学的IanWong和同事们在香港六个急诊科进行了实效性的、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探讨与作为急诊科治疗急性激越的初始药物咪达唑仑(midazolam)相比,肌肉注射奥氮平(olanzapine)或氟哌啶醇(haloperido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无差异的需要静脉镇静的急性激越患者(年龄在18-75岁)中,将他们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肌肉注射5毫克的咪达唑仑(n=56)、奥氮平(n=54)或氟哌啶醇(n=57)。主要结局是达到足够镇静的时间和在每个随访间隔达到足够镇静的患者比例。镇静水平采用6级有效量表(6-levelvalidatedscale)来测定。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的中位镇静时间分别为8.5、11.5和23.0分钟。在60分钟时,三组充分镇静的患者比例接近(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组分别为98%、87%和97%)。与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相比,咪达唑仑的镇静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三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氟哌啶醇组出现肌张力障碍(n=1)和心脏骤停(n=1)。与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相比,咪达唑仑能更快地镇静急症患者。作者得出结论,咪达唑仑和奥氮平可能更优于氟哌啶醇,因为它们镇静时间更快,发生心血管和锥体外系副作用(EPS)的概率更低。

5

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主要差异

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autosomalinheritedbleedingdisorders)的表现、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差异。在该研究中,来自荷兰鹿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F.Atiq和同事调查了大量的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n=)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n=)、罕见出血性障碍(rarebleedingdisorders)(n=)和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congenitalplateletdefects)(n=)],其中女性人(60.9%)。女性因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而转诊的频率更高(47.9%vs36.6%,p=0.)。男性和女性首次出血年龄相似,分别为8..6岁(平均标准差)和10..3岁。然而,女性(11..4岁)比男性(7..6岁)诊断延迟的时间(定义为从首次出血至诊断的时间)更长。作者得出结论,如果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延迟,女性在出血或手术预防、牙科手术或分娩期间有着难以得到适当治疗的风险。因此,医生应该更加了解女性出血性疾病,并确保早期诊断。

6

利用基于医保系统的癌症监测系统(MIS-CASS)评估癌症生存率和患病率:在中国的一项实证研究

在人口水平监测癌症的患病率和生存率对于制定医疗资源分配政策和预防控制策略至关重要。医院的柯杨和同事们在基于医保系统的癌症监测系统(theMedical-Insurance-System-basedCancerSurveillanceSystem,MIS-CASS)的基础上,建立了监测中国癌症患病率和生存率的新模式。河南省滑县是中国食管癌的高危地区,他们通过估计滑县上消化道癌症的最新患病率和生存率来评估这种监测模式的效果。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相对5年生存率为39.2%(男性:36.8%;女性:43.6%),胃癌为33.3%(男性:29.6%;女性:43.4%)。与全国平均估计值相比,45-64岁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更高,75岁以下的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食管癌5年患病率为99.8/,(男性.9/10万,女性93.3/10万),胃癌5年患病率为41.5/,(男性57.4/10万,女性24.5/10万)。对于这两种癌症,患病率在65-79岁达到峰值。作者得出结论,这种新的模式可以在较短的延迟内准确估计癌症患病率和生存率,具有很大的潜力在中国普通人群中常态化使用,特别是那些未被癌症登记覆盖的人群。

7

关于二甲双胍治疗结节性硬化症(MiTS)的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Complex)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良性肿瘤增生,继发于mTOR细胞内生长途径的抑制性调节丧失。由于二甲双胍被发现抑制mTOR通路,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SamAmin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以研究二甲双胍是否会降低与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错构瘤的生长。参与者(n=72)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二甲双胍(n=28)或安慰剂(n=27),持续12个月。主要结局为与基线相比,12个月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s)体积变化的百分比。次要结局为与基线相比,12个月后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体积变化的百分比、面部和非关节错构瘤(facialandungualhamartomas)的出现和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关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体积的中位百分比变化,安慰剂组为+7.6,二甲双胍组为+8.9。关于SEGA体积的中位百分比变化,安慰剂组为+3.0%,二甲双胍组为-20.8%。在二甲双胍组,发作比基线平均减少43.7%,而安慰剂组平均减少3.1%。总之,二甲双胍并没有减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体积。然而,二甲双胍与安慰剂相比,降低了SEGA体积和发作频率。因此,作者认为,在结节性硬化综合征中,二甲双胍可能有利于延缓或逆转某些危及生命的错构瘤的生长,并降低发作频率。

8

比较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与安慰剂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早期流产(theTripleM试验):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

早期流产(earlypregnancyloss,EPL)发生在所有妊娠的10%到28%。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的药物治疗被广泛作为手术的替代治疗;然而,它只有60%的时间是有效的。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在米索前列醇前预治疗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因此,荷兰的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的CharlotteHamel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以研究米非司酮在米索前列醇前预治疗是否比米索前列醇单独治疗EPL更有效。妊娠6周至14周之间流产的妇女被纳入试验。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口服米非司酮毫克组(n=)和口服安慰剂组(n=)。参与者每隔四小时口服一次毫克的米索前列醇,连续服用两天至三天(如有必要)。主要结局是6-8周后妊娠囊排出,子宫内膜厚度15mm。米非司酮组有名参与者完全排出,而安慰剂组有名参与者完全排出。与安慰剂组相比,米非司酮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住院)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作者得出结论,米非司酮在米索前列醇之前的预治疗比米索前列醇单独治疗EPL更有效。END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促甲状腺激素异常水平患病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