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可能正是很多女孩子结婚生子的年纪,但对于杭州人小芳(化名)来说,可能要面临人生中一次艰难的抉择——截肢。
前段时间,她辗转来到中国科医院(医院)骨软外科就诊。
小芳腿上的肿块很大,最大横截面约10.6×13.7厘米,高径约19厘米,且刚刚经历过一次手术,如果再进行二次手术随时都有大出血的可能。
专家们认为,小芳大腿上的肿瘤虽然巨大,但是血管与肿瘤分界尚清,可考虑保肢。不久,小芳接受了肿瘤扩切手术,切除了小芳大腿里7.5公斤左右的肿瘤。
事实上,一年前,小芳就发现自己右大腿有一个硬块,鹌鹑蛋大小,不疼不痛也不红肿,就也没有放在心上。令人吃惊的是,肿块变大的速度远超过她的想象,短短半年时间,“鹌鹑蛋”变成了“橄榄球”。
据了解,软骨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发恶性肿瘤疾病,至今原因不明,分为50多个亚型,由于本身的复杂性及少见性,其精准诊治面临比其他肿瘤更大的挑战。这种肿瘤爱“招惹”14—28岁之间的青少年和青年人,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人群处于骨骼的快速生长期,成骨细胞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后,容易发生瘤变和恶变。骨肉瘤早期,八成病人能摸到肿块,而到了晚期,基本所有患者都会有“夜痛”。
事实上,软组织肉瘤发病时一定会发出某些“信号”,例如四肢出现酸胀或深部摸到包块等,身上的体表“小疙瘩”多为脂肪瘤或腱鞘囊肿等良性疾病,而软组织肉瘤在体积上比良性疾病大,同时摸上去较为生硬,位置往往比较深。医生建议,无痛性的进行性包块,一定要引起重视,切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