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25685.html/本能医学/
引言:中医思维是动态思维、因果思维,中医看待宇宙万物是整体的、系统的、合一的、和谐的。《中医的系统观》阐述了中医对生命复杂系统的认识。
中医的系统观
编者:李景白校对者:王雨山
宇宙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万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中国人的五行是最早的系统概念,金木水火土这五大类是五个系统,万物是五个系统。
中医的系统思维开始于年以前,《*帝内经》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说阴阳五行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万物的系统。
五行也叫五运,行和运相通。行就是运动。甲骨文的行,是人的两条腿在往前走。上面第一节是股(大腿),第二节是胫,第三节是脚,两边各一只。运是带盖的车(*车)在走动。运和行都是在动的。
纲纪,捕鱼网上手拉的那一根绳子叫纲。绳子后一个个窟窿叫目。南方养蚕造丝,把丝抽出来,用一个管系上叫一纪(纲:是一个大网的纲绳,提起纲,不论网有多大,就一目不少地举了起。纪:是制丝人把丝的每一端都归于一纪之中,只要握住纪,丝无论多少,便被提了起来)。古代用纲纪来表述事物的系统。
生杀就是万物的生长、死亡以及这个过程。一切变化的根源,都在五行这个大系统之中,都在大自然的规律之中。
神明就是智慧,府在《说文解字》里是藏书的屋子。神明之府,就是存放智慧的一个大库房。最后还说,你要学医,不可不明白。
五行是五个系统,五行的五,是大自然规定的。有依赖、制约、变化、生死、互根五种关系。再添一个不行,去一个不行,就是五,否则不符合万物之间的关系。宇宙万物可分为五个系统,或者五个运动形式、五种思维形式。万物之间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这是对生命的系统思维。
五行表达了万物之间的生存关系。万物相互依赖而生存:有草、才有牛羊和小动物、才有吃肉动物、才有猛兽。还相互变化而常新:大草原变出了羊群、牛群。吃进牛羊肉变成营养或糟粕出来了,还变化。其实就是能物互根:物产生能,能再产生物。相互制约而均势:有多少草才有多少羊,才有多少狼、有多少虎。
一提五行,我们先反应出的应该是运动、是行而不是物,是行的系统而不是物的系统。不要先反应出“五”、甚至什么金木水火土。因为古人没说清五行,大家就没听明白。甚至于找到红豆、绿豆、黑豆上去了,这叫庸俗,把一个非常严肃的东西庸俗化了。
五行不是五色、五味、五谷、五蔬。传统文化提出的系统思维就是五行思维,五行思维就是系统思维,甚至比系统思维更完美。中医最大的特点是系统思维,中医用这个思维形式认识疾病、对待疾病。六经辨证是最早的具备系统思维的辨证法,系统思维融化在六经辨证的内涵里面,所以看不出来。中医不治而愈人之疾的理念,也来自这个思维形式。
五行是思维工具,教我们怎么去思考,最后用五行思维想出一个办法。比如高血压,什么也不用治,就治脂肪的生化过程。恢复了生态程序,一切脂肪都被溶解、代谢了,变成葡萄糖、体力消耗了。没治肝,脂肪肝竟然好了,说明是系统的问题。治的是生化系统,用的是阴阳互根原理,自主调节就在阴阳互根这里。
从系统角度看,排异系统和其它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泌系统(包括内、外分泌)制约着代谢,把代谢系统也并在里面。这两个合起来了以后,营养物质、修补物质、所需的一切物质,都从这个系统里面产生出来,那么相关的,像现代医学说的免疫系统也在里面。因为它就是一个蛋白、一个糖(体力)、一个脂肪(也是能力)。而且它们之间又相互转化,糖能变成脂肪、脂肪也能变成糖。一个地方出毛病,就关系到其它的系统。分开来单独论说只是为了说起来方便,思考的时候不能单考虑一个,要作为整体来思考。
一、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简单的一条直线,是静态的、平面的。对抗疗法(退烧、止痛、降压、降脂、降糖等)来自线性思维。比如见肺治肺,见胃治胃,见痛止痛,呕就止呕,泻肚子就止泻。直截了当,不去思考原因。高血压就吃降压药,血管一扩张血压就下去了。高血糖就吃降糖药、打胰岛素,糖就降下去了。高血脂就降脂。发热就赶紧打激素、吊瓶退烧。这是单向思维,简单的、一对一的对抗,叫非系统思维。
如果是系统思维,看到血压高了,就会思考为什么高?高了会怎么样?血压高依赖什么?什么东西在制约着血压的高低?会产生什么变化、结果?怎么去平衡高血压?制约机制在哪里?这叫系统思维,因势利导的理念从系统思维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走出线性思维、放弃对抗、启动系统思维、捧起和谐理念。
二、系统思维的形成
比如,看到发热,要思考原因。还要看一些别的表现,比如这个人还同时恶寒,中医叫发热恶寒。再思考发热同时怎么还恶寒?你得知道恶寒是因为在肌肉颤抖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冷感。进一步思考颤抖的目的,是要制造体温。再思考烧到40度还要制造体温的原因。这样就走出了线性思维的范围,进入了立体思维、系统思维。我们是往下推导:发热是因为要出汗;出汗是要排异;排异是本能系统的护生行为,这样就再也不会去退烧了。
三、分割理念
分割理念,不只西医有,中医也有分。比如脏腑辨证,把一个病分割到一个脏器,把一个脏器又分割成阴阳,什么病属肺、什么病属心。这是幼稚的思想。中医虽然没有能力像西医那样分割到分子,但也在分割,只是分割的方法、分割的组分不同:1、中医分割到一个大组分,西医分割到一个细胞。2、中医的理论虽然是分割,但治疗用的是经过无数实践验证的方法(特别是《伤寒杂病论》的方法)。
比如有人说糖尿病是胰岛组织出了毛病,同样是错误的,因为治胰岛你治不了。只要说脏器的,就还是分割理念。有了病,人们会习惯问大夫“我这病属哪里?”大夫就给病找个归属,“是胃病,是肝病”,心里就踏实了。这个毫无意义,白添麻烦。
四、疾病都是系统性问题
千千万万个病,哪一个也会不局限于一个脏器,都是系统性问题。系统医学认为,脑中风、脑血管栓塞,病不在脑。冠心病,病不在心。脂肪肝,病也不在肝;肺结核,病也不在肺。冠心病、脑栓塞、脂肪肝、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等等,都是在脂肪代谢过程中出现了障碍。几乎没有什么病是在哪个脏器里面,甚至于在那里捅一刀,那病也没在那里。之所以古今中外没这个说法,是因为没有系统医学。没有系统医学是因为没有系统思维,没有系统思维是因为对生命本能的自然过程没有认识。
从制约关系考虑,不是肺有病就非治肺不可。肺有病可以治结肠、治水(肾利水,说治肾也行)。其实治的是系统,而不是哪个器官。就是排异:利水、利尿、通肠。
治疗胸痛,不必对症胸痛。只要认定是肺感染,自然就有胸痛。治了肺感染,胸痛也就没有了。肝炎、肺结核是因为体能降低,就算是病*、病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只要把体能提高,两个病就都没有了。治肺结核、乙肝、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就是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路。这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和谐的观念:你进来危害我,我强大自己不杀你,你就没有了。
系统医学来自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来自对生命的认识。认识了生命本能系统,就会产生系统思维,系统思维使得系统医学得以产生。本能医学说的跟做的是一样的,所以,会产生系统效应。
五、避于无形
对疾病,系统思维可以见于未萌而避于无形,就是在大病萌芽之前便已发现,并设法避免大病发生。在临床中便是:在亚健康中能看到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前期;或糖尿病、肿瘤发生的前期;或其它慢性功能性疾病发生的前期。于是用药疗、食疗恢复亚健康者的健康,这便是避于无形。
六、系统效应
中医是宏观的、无限整合的,整合到整个器官组织分不开。盲肠炎,一付大*牡丹皮汤,吃了以后泻肚子,第二天盲肠那肿没有了。结核病不抗结核、也不杀菌,就通过吃中药让你越来越强壮,结核就没有了。面对系统性疾病,什么症状也不对应治疗,只用自主调节本能恢复生化程序,系统性疾病便完全消失。系统医学对这个现象名之为系统效应。
西医医学体制发源于工业,与工业同步发展。中医是从农耕社会发展起来的。农耕社会的人一睁开眼,看到的就是生命,牛、羊、草、庄稼都是有生命的。这就决定了二者理念的不同。因为面对生命系统,思维是系统性的,对病的看法是系统性的,对方子的组织也是从系统出发的利导理念。所以大自然的回馈也是系统性效应——顺势利导,一大群病用一个方子,把整个系统的病都治了。
生态和病态的差别:生命收缩血管是生态,西医却去扩张血管。中医治血管紧张(拘急或者痉挛),在拘急的时候去舒缓,这是让病态恢复生态(雨山按:收缩血管是生命本能的意图)。
中医治疗肿瘤,全身不论哪里发生的肿瘤,不管是息肉、囊肿、脂肪瘤、腺体瘤、细胞瘤,不管什么质的瘤,都没有了。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一旦好病,所有血管系统包括相关免疫系统的疾病都没有了,不只是解决搭桥支架的问题。高血脂、冠心病、脑栓塞、脂肪肝、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都治好了,几个脂肪瘤也没有了。不只是这一个病如此,各个病都如此,甚至有些现代医学还没有弄清的病,也没有了。这是系统医学带来的变化。
颈椎、胸椎、腰椎的病,一般都是伴随着别的病来的,几乎没有一个是单独的。腰椎间盘突出、骨刺,就给你吃中药治别的病,最后就算还突出,也不痛了,这就是中医的行为。但道理不如西医说的清楚。
系统医学的行为,是认识系统、助动系统、恢复系统的和谐。所以,在系统医学的临床中,系统效应是普遍现象。系统医学发展了传统医学一方多治和一病多方的系统性特征,实现了人类数千年的梦想——一方治百病。一切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从此消失!这是系统医学对人类的贡献!
七、系统思维带来观念转变
过去一些习惯的东西不改变不行,因为大家都要健康,都不想有了病还再去受伤害。用系统思维看待自己生命的自然过程,自然过程中包括病理过程、生理过程。注意,自然过程的自然,不作正常讲。自然本身就是正常的,有病也是正常的。有病出现病的反应是正常的,如果不出现才不正常。不正常的其实也是正常,仅仅是因为你没认识到。
举例:
1、系统思维看冠心病
冠心病,病不在心。这个说法多数人会反对,因为能看见那根血管堵住了多少。这是线性思维,因为治心治不了。西医把胸腔打开,在别处弄根血管给两边一接,血就流过去了。搭桥、下支架撑,只能说你治了可能暂时缓解了,但你也不敢说治好了,也可能因为打开胸腔要了命了。有的手术做了,还不如不做;有的做这个手术,比不做强。但一定是没好病。中医不治心治系统,心好了。不光心脏,如果他同时脑血管有病,其他周围血管、微血管有病,通通都好了。这证明,冠心病不在心。
2、系统思维看高血压病
系统思维认为,血压升高不是病。人体的调节系统,时时在调节着血压。当人体加大运动量、需要增加供血时,调节系统会提高血压以加大供血量。所以血压升高是调节现象,不是病。
当血压持续升高,应该考虑的是血压升高的原因。如果血脂升高、肥胖无力,则可能是血管因脂肪粘附、渗入而使管腔狭窄,发生粥样硬化。这是脂肪代谢障碍,应该动员调节系统恢复生化程序的生态活动。不可降压,因为血压升高是保证全身组织细胞供血的本能机制。如果血压高便降压,常因血压下降而血流不畅,造成脑栓塞。
将血管内脂肪转化为能量而消耗掉,使循环通畅,血压自然平衡而病愈。所以化脂汤治疗的结果是系统效应:心脑血管病、脂肪肝、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及所有周围血管、微血管病,都先后痊愈。
3、系统思维看糖尿病
糖尿病是葡萄糖代谢出现障碍,是血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使尿液中出现过量糖的疾病。
调节系统调节着血中葡萄糖含量的动态平衡。摄入的糖及碳水化合物多了,转化成葡萄糖后,一部分进入细胞被利用,多余的被合成糖原、脂肪贮存起来。当人体需要能量时,糖原会酵解为葡萄糖,脂肪也可以游离出来变成葡萄糖。
这个病的基本原因,是葡萄糖进入细胞困难。胰岛素的升糖素与降糖素,是根据身体能量需要而动态调节的。治疗这个病,就是要恢复这种调节能力。
如用降糖法治疗,不仅化学药物会*害肝、肾,而且长期取代生命本能的调节机制后,会造成本能系统的应变性改变,丧失生化程序的调节能力,最后导致并发症迭出而死亡。
4、系统思维看肿瘤
肿瘤是体内脏器组织里堆积的异物。包括身体自我更新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坏死的细胞),以及其它应该排出的东西。但因循环障碍或分泌障碍、代谢障碍,排出通路被阻而留在体内一个或几个不通行处,形成肿物。如果是脂肪或肌纤维或液体等不易腐败的一类物质,不产生*素,西医称为良性肿瘤。如果是别类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腐败、产生*素,西医称为恶性肿瘤。所产生的*素不断进入循环而排出困难,人体就会中*。
把一个肿瘤切掉,过一段时间又会长出来。不一定是原处,可能处处都会生出来,称为转移或扩散。能切掉了形成的瘤,但切不掉形成瘤的原因。即使一再化疗、放疗,仍不免一死。
系统思维意识到:肿瘤的来路正是阻塞了去路,所以,通畅了去路正是断绝了来路。肿瘤是可以溶解的,生化酶中自有它的溶解物。更新系统会把一切异物溶解,用幼小鲜活的生命物更替,并由排异系统将异物排出体外。息肉、脂肪瘤、肌纤维瘤、腺体瘤、细胞瘤,不论什么质地、什么部位、多少数量,服用排异汤后都会溶解排出
声明:本文思想源于郭生白先生,由李景白整理和补充。
您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