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603725.html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是一种好发于背部肩胛下角区深层的良性纤维组织肿瘤,由Jarvi和Saxen于年首先报道。弹力纤维瘤临床上较少见,为无痛性肿块,部分劳累后可感肩胛酸麻不适。多见于中老年人,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上,95%以上都发生在肩胛骨下角深面。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单或双侧发病,多为双侧发病。
[45岁,女性,右后背部隆起、疼痛。]
定位:
右侧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
影像表现及分析:
扁丘状肿块,主要呈肌样密度内见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呈条纹状间隔排列,边缘不规整,可见索条状肌样密度影向周围脂肪间隙移行,与肋骨及前锯肌近肩胛骨附着处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附近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老年女性,典型部位、典型征象,影像可以确诊弹力纤维瘤。
手术病理:
弹力纤维瘤
鉴别诊断:
软组织肉瘤: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呈条纹状间隔排列比较有特征性,基本可以排除肉瘤
总结:
弹力纤维瘤好发部位除在肩胛下区,其他部位罕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平均年岭40-
-60岁。肩胛部弹力纤维瘤发病机理不甚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肿瘤样病变,是肩胛骨
与胸壁摩擦,应力增加,反复损伤及胶原变性或弹力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
CT表现:
主要为肩胛下角内侧软组织密度肿物双侧多见位于前锯肌、背阔肌及菱形肌深层
与胸筋膜间,沿肌间分布,肿物基底位于胸筋膜內侧,周围肌肉弧形受压外移;形态不规则,
呈扁丘形,內见脂肪密度沿病灶长轴呈条纹状间隔排列。肩胛部弹力纤维瘤发生于特殊部位,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螺旋CT是较为特异、有效的检查方法。
[60岁男性,下胸部隐约疼痛]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区分病灶内的纤维成分和脂肪成分,是本病首选的检査方法。
MR信号
1WI等信号,少量条片状高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抑脂后呈稍高信号但条片状短T1高信号被抑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1)本病中老年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且主要发生于老年妇女及劳动者。男女比例约为1:9,可能与异常外伤有关;
(2)发生部位多在肩胛下角的深面,单侧或双侧发生,单发多见,以右侧发病率较高,典型部位在肩胛下角,菱形肌及背阔肌的深面。其他可发生于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腹股沟、上臂三角肌、腋窝、肘部等处;
(4)职业与发病率关系密切。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所占比较较大;
(5)肿瘤生长缓慢,无痛,仅少数有局部隐痛或酸胀感。弹力纤维瘤生长缓慢,瘤体多呈扁圆形,贴于胸廓上,长轴与人体一致,其大小不一,一般体积较小,直径>10cm者罕见。肿瘤无包膜,较固定,可延伸至周围肌肉组织内。瘤体质地坚实,切面呈灰白色;
(6)手术单纯切除效果好,术后不复发;
(7)弹力纤维瘤的病理特点:HE染色显示有较多的胶原纤维,呈嗜伊红色,边缘不规整,内部着色不一。弹力纤维瘤是境界不清的瘤样病变。目前较统一的看法认为该病不是真性肿瘤,乃增生性瘤样病变。
1.多发生于老年妇女。
2.好发于肩胛下方区域的胸壁。
3.损害多单侧分布。
4.为深在性结节或斑块,质地较硬,直径一般不超过10cm。
4.无自发疼痛和压痛。
5.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弹力纤维增生和变形。
1.皮肤纤维瘤:一般发病于20-50岁。质地坚实,常高出皮面,呈扁球形或钮扣状,表面光滑。最常见于四肢伸侧,上臂多见。病理显示80%以上的病损中,其中央上方的表皮明显增生,此点具有诊断意义。
2.表皮样囊肿:好发于青少年,呈圆形隆起结节、有弹性、正常肤色。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病理显示真皮内囊腔,囊周有致密结缔组织环绕,囊内充满角质。
1.肿瘤由密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
2在胶原纤维束中散布许多深嗜伊红性粗大的弹力纤维,有的成念珠状
3.有时可见弹力纤维是波浪状和嗜伊红性的小球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