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陈磊教授联合胸外科廖克龙教授、邱阳教授,采取双镜联合的方法,为一位女性患者成功进行食管巨大肿瘤摘除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开始进食流质饮食。
双镜联合手术过程
据了解,患者吴雨(化名)今年24岁,因3年多来一直存在“进行性吞咽困难”,四处求医院诊治。在门诊接受超声胃镜检查时提示,食管距门齿22cm附近见巨大半球性粘膜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小探头提示来源于第四层偏低不均质回声结构,呈双向生长,病变巨大,无法扫及全貌,无法测量大小,考虑食管隆起性病变:平滑肌瘤?间质瘤?胸部CT提示食管中上段最大径7cm的良性肿瘤。
内镜下可见食管上段巨大肿瘤
综合患者各项检查,陈磊教授、廖克龙教授和邱阳教授经过认真的术前讨论,认为患者有手术指征,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决定采用“内外合作,双镜联合”的方法切除病变。手术中,陈磊教授通过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完整游离肿瘤粘膜面,胸外科胸腔镜下分离肿瘤胸腔面,整块切除大小7×3.5×2cm肿瘤。在内镜的辅助下,整个手术过程都未伤及食管黏膜,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畏寒、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已于术后第2天逐渐开始行肠内营养。
内镜下隧道技术游离肿瘤黏膜面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是源于上消化道粘膜以下各层病变的统称,其发病率较高。常见的有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其中以食管和胃粘膜下肿瘤为多见。食管粘膜下肿瘤以平滑肌瘤最常见;胃粘膜下肿瘤以间质瘤最为常见,其次为平滑肌瘤。上消化道的粘膜下肿瘤多在行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其来源和性质在普通内镜下不容易确定,尤其是源于固有肌层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具有恶性潜能。
胸腔镜下游离肿瘤外膜面
陈磊教授介绍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手术已成为食管黏膜下肿瘤摘除的首选方式,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对于巨大的或者向腔外生长的肿瘤,单纯的内镜治疗存在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虽然可以采取覆膜支架封闭等方法,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等风险。该手术采用内镜联合胸腔镜双镜治疗,既能完整切除并取出病变,整个手术过程中食管腔与胸腔都未相通,遵循了外科的无瘤原则,又保护了食管黏膜,未改变食管正常的解剖形态,避免了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常见并发症,有优势互补,安全、有效的优点。
内镜下封闭隧道入口
据悉,近年来内镜微创技术飞速发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治疗范围已从粘膜病变扩展到固有层肿瘤,而通过保留黏膜的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可以在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建立黏膜下隧道,并逐步剥离达到肿瘤部位远端2~3cm,充分暴露肿瘤后,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然后经由隧道取出肿瘤,最后关闭隧道入口黏膜。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极大程度保留了肿瘤表面的黏膜,形成天然的屏障,避免了消化道漏及外科手术后消化道狭窄的发生。
陈磊教授表示,该手术的成功实施,医院在巨大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治疗水平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选择。
完整切下的肿瘤
专家介绍
陈磊,消化内科学博士,医院全*消化病研究所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消化系统常见及疑难重症的诊治,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内镜微创治疗和终末期肝病的综合救治。现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NOTES学组委员、重庆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8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课题2项,校管课题2项。门诊时间:周二、三、四。
(图文:段丽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