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研究生毕业两年提笔忘字
写“犄角”忘“旮旯”
[导读]央视科教频道8月2日开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录制过程也是尴尬不断。现场竟只有30%的成人将“癞蛤蟆”这个著名动物的名字写对。毕业两年的研究生张涛写“犄角旮旯”时,“旮旯”张涛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写。
新闻背景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央视科教频道8月2日开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录制过程也是尴尬不断。现场竟只有30%的成人将
癞蛤蟆
这个著名动物的名字写对。
随着电脑的普及,工作、学习当中都用电脑,而最常用的输入法还是拼音输入法,好像除了签名之外,参加工作的人提笔的机会是越来越少。
多数观众都自称是
文盲
长春市民张先生就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而他也自认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位
文盲
观众。
其实那些字都不难,都是咱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看着也指定认识,但是刚要提笔,就是不知道咋写,刚才还笑话别人呢,唉。
和张先生的情况一样,6日,对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50名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多数观众都自称是
文盲
。
旮旯
的
日
写成
目
在采访中,也采访到了一名毕业两年的研究生张涛。分别问了
犄角旮旯
、
吝啬
、
蹊跷
这八个字,
吝啬
和
蹊跷
四个字,并没有难倒张涛,他想都没有想就写对了正确答案。
但是在
犄角旮旯
这四个字的时候,这句东北方言显然是难倒了这名高学历人才,当写
犄角
的时候,犹豫了几秒钟后,这才写下了牛字旁的
犄
字,但是当写到
旮旯
的时候,张涛就是想不起来,先后写了上下结构的
九目
和上下结构的
木九
,思考再三,也没能写对答案。
电脑、手机已经取代了手写
在50名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观众当中,其中有35名观众的年龄段大都集中在60、70后。焦先生今年48岁,在家开了小饭店,生活也算自在。
那节目我也看了,让我写菜名啥的,我全会写,再写别的不常写的字,就记不住了。
焦先生说,这岁数大了,记性也就不好了。
在另外的15名观众当中,其中只有1人没有上过本科,12人是本科,2人是研究生。在和他们的聊天过程中发现,虽然他们的职位各不相同,但是在工作当中,用得最多的不是纸和笔,而是电脑。
现在有些字根本就想不起来,就得用搜狗输入法,这才能想起来。手机也是模糊拼音,好像除了收快件的时候,大都已经不用笔了。
受访者王某说。
学者呼吁:丢失文字是遗憾
东北师范大学一名现代汉语老师介绍,发生这个现象,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很明显现在几乎已经变成了
键盘时代
了,手机、电脑等,到处都是科技产品,手写的、拼音输入法的,久而久之让大家已经忘记了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的汉字。
文字语言是我们文化的载体,千万不能丢失。
这名老师说,以前有句老话说是
字好是门面
,所以就让孩子们从小练字,重视文字,但是现在越长大就越发现,大人会写的汉字可能还不一定会比学生多。
我希望大家在用电脑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写字这个最基本的技能,而大家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文字,不要让丢失文字成为我们的遗憾。
(张世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