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蚀病微博,让历史笑起来
友妃子建议:“还是发国宝来看看吧,想多了解故宫的故事。至于大清的美女帅哥们还是给我们留点遐想的空间吧。”
故宫回应:“哈哈,一会就发国宝。明天还发美女帅哥。”
这段对话又引来粉丝的围观。
如此热闹的微博,让许多人改变了故宫古板、没有人情味的印象。“有一次我们拍到了一只跑进故宫的流浪猫,就把它放到微博上,结果有数百位粉丝说要到故宫里来看这只猫,还带着猫粮。”这位工作人员一说起这事就特别开心。
与故宫微博的火爆相比,虽说其他几家大型博物馆仍有几万的粉丝,但许多中小型的博物馆却比较冷清。如深圳博物馆的微博,信息不多且不说,还几乎都是转发的内容。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其他一些博物馆的微博上,页面信息虽多,却大多是二手货,人气寥寥。
这股微博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思考,什么样的博物馆开微博才有效果,有微博后又该如何经营?
浙江省博物馆的陈主任对开通微博持谨慎态度。“我们其实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开通微博,但开通后管理和经营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要考虑仔细。微博能更好地让博物馆走近百姓,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但不能盲目,跟风没有意义。”
不过,故宫博物院认为:“微博不一定会吸引新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它就是让你亮家底的一个平台,你活动多,藏品多,自然会获得高人气。”一位故宫工作人员说,“博物馆工作人员热爱这份工作,把自己融入到博物馆,自然会将真情实感带给粉丝,继而影响他们来热爱历史。”(本报杭州3月16日讯 童桦 通讯员 宋超)